社科院CSS大调查
公众号 扫一扫加入
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工作简报(2022年第一期)

2022-03-15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

工作简报

 

2022 年第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022  1 30 

 

项目介绍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简称 CSS)是我院社会学研究所于 2005 年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对全国公众的劳动就业、家庭、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的长期持续性调查,来获取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数据资料,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详实而科学的基础信息。

CSS 是双年度的纵贯调查,采用概率抽样的入户访问方式,调查区域覆盖了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了 151 个区市县,604 个村/居委会,每次调查访问10000 余个城乡家庭,其研究结果可推论全国年满18-69 周岁的住户人口。CSS目前已完成了 7 次全国调查, 8 次调查已经接近尾声。目前已形成累积 62000 余户、7400 余变量、7 千余万项的纵贯调查数据库。

2008 年 CSS 数据向国内用户开放以来,目前已有全国 530 家单位 9661位用户申请和使用数据。其中我院用户1811人,遍及院属 44 个院所厅局和研究生院、社科大的15个院系;中央国家部委如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宣部、中组部、民政部、发改委及国家相关科研机构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 21 家机构。采用 CSS 数据发表的学术文章1081篇, 中外文学术专著 15部,引用 CSS 数据编报的对策研究信息 50 余篇。CSS 调查数据已成为我院乃至全国社会科学研究和政策研究的一笔宝贵公共资源。


一、 项目动态

 (一)CSS2021项目完成情况

截至20221全国已有29个省份全部完成入户调查,累计回收有效完访问卷9935份。此次调查共绘制全国590个社区中的建筑物330388个,采集住宅地址数量911630个,从中随机抽选并核实了48758个有效样本地址信息。入户阶段接触地址已达22545户。后台审核问卷共计5800余份,审核率高达62%。 

(二)“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第二期建设完成

“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是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国内首个以“社会发展质量”为主题的综合性数据研究与服务平台,旨在实现研究数据的汇集、规范和开放共享,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提供翔实有力的数据支撑,大力推动社会质量研究领域的学术生产力建设。

平台包含了“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06—2019年历次调查数据、社会质量指标体系的统计汇总数据、社会质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外部数据资源等共享数据资源;并具有数据采集、数据清理、在线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发布与应用、研究项目协同管理等功能,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极大地方便了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分析工作;平台坚持采用公益、开放、共享的数据使用机制,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均能免费获取部分或全部调查数据。

该数据平台的研发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CSS项目的专家团队承担。平台一期建设于2018年7月完成,并于同年底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平台二期建设2019年5月正式启动,完善了用户权限分级及管理,实现了数据在线再编码,扩充了数据分析方法,引入了国家和地方统计数据资源,增加了会议发布和在线反馈等功能。  

未来,“中国社会质量数据库平台”还计划增加定性数据管理、检索和分析等功能,满足研究使用的多样化需求。此外,经过清理校验后的CSS2021原始数据,将于2022年年向全院开放,并在调查结束两年内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届时所有对CSS感兴趣的学术工作者、学生、普通公众,皆可通过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http://csqr.cass.cn/)申请并获取数据,敬请期待! 

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发布stataCSS数据

2021年12月24日,CSS项目组通过“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平台正式上线“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CSS2019 数据的stata下载版本!用户可以在注册登录后,点击"调查数据",选择“CSS2019”数据后点击"数据下载",即可在数据下载下拉菜单中获取stata版本的调查数据。其他年份的stataCSS数据将在近期陆续上线。 

二、成果摘要

(一)朱迪:促进消费公正,重视消费不平等问题

在我国社会发展背景下,城乡地区和阶层之间的消费不平等比较突出,家庭消费不平等不仅对居民生活福利有负面影响,也对扩大内需社会流动和社会融合产生不利影响

1)城乡消费不平等扩大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资料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06-2019年的调查数据,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在2008年达到顶点之后呈逐渐缩小的趋势,但消费不平等基本在逐年扩大。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2006年的0.49下降至2013年的0.47,而消费基尼系数从2006年的0.49上升至2019年的0.55。居民消费不平等趋势的不断扩大,主要同城乡之间和阶层之间的消费不平等有关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0年至2019年从412.4元增长到28063元,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83.8元增长到13328元,虽然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但消费支出的绝对差距在扩大。2010年至2019年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将近1500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不足10000

城乡消费差距更显著地体现在文化娱乐消费上城乡居民之间在教育和文娱消费上的差距比总支出的差距更显著1992年至2018年间,城镇居民的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从人均147.5元增长到2974元,增长了2800多元,而同期农村居民的同类支出从人均43.7元增长到1302元,仅增长1200多元教育和文娱消费用于提升人力资本和自我发展,对于社会流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和文娱消费上的城乡鸿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措施缓解,如果持续扩大则进一步加剧城乡发展机会结构的失衡。

 2)家庭消费的阶层差异显著

CSS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最高的10%家庭是最低10%家庭13倍,家庭消费不平等显著,其中家庭消费的职业阶层差异明显。

从日常消费来看,核心中产(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最高,平均为 44642元,其次是普通白领(包括“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工作人员”和“服务性工作人员”)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平均为25902元,而蓝领(包括“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家庭为13653元。

从文化娱乐等发展性消费来看,核心中产家庭的年人均支出平均为2005元,而普通白领家庭的年人均支出平均为812元,蓝领家庭的支出平均仅为149元,不到核心中产家庭该支出的1/10

住房消费来看,第一套房的现值在核心中产家庭平均为89.28万元,平均升值35.78万元;在普通白领家庭现值为67.89万元,平均升值28.53万元;而在蓝领家庭平均仅为30.89万元,仅升值12.64万元可以看出,家庭住房资产上也存在显著的阶层差距

 (3)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分析

CSS调查数据分析,个体层次来看,被访者受教育年社会保障情况对家庭消费支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年限越长社保覆盖越完善,家庭消费支出越高。从家庭层次来看,家庭人均收入和居住在城镇地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收入越高,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越高,家庭人均文娱支出也越高;家庭老龄化对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有负面的影响,家中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会显著降低家庭人均支出

本研究验证了消费不平等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体现于城乡和阶层间的消费不平等和消费差距;发现了文娱消费不平等在城乡和阶层差异上更为显著,而文娱消费恰恰对于提升居民人力资本和生活质量以及扩大消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强调了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制度化结构化因素;提出了政府应采取措施努力改善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视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增加对老年人的消费支持,不断优化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公正。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认为政府不仅需要采取措施缓解收入差距,也应当重视消费公正问题,努力缩小城乡阶层和代际之间的消费差距,对于提升民生福利促进社会流动扩大内需有重要意义

(文献出处:摘自《社会发展研究》2021年第1期《消费中的社会平等与公正——我国家庭消费不平等和消费差距的实证分析》)

(二)王晶:扎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应对相对贫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我国的贫困治理目标也要从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向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平等和社会包容、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转变。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5年、2017年、2019年三年的数据,以等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的一定比例作为相对贫困的衡量标准采用FGT贫困指数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指数进行计算分析相对贫困的城乡差异,并对缓解相对贫困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评估.

1)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

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相对贫困率以家庭人均收入中位数的40%计算,分别为20%、22%和18%;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率高于城镇,分别为28%、27%和24%,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但考虑到农村人口基数,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的规模依然非常巨大。这些人口处于贫困边缘随时可能再落入贫困陷阱显示了我国农村相对贫困人群的长期性特征

2)相对贫困人口处于人力资本和就业层级的弱势地位

相对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明显低于非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人口中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占比高达54.7%,而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仅占比4.75%,分别比非相对贫困人口高出30.1个百分点、低18.15个百分点。相对贫困人口在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使得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人力资本,面临较高的失业风险。

相对贫困人口以务农工作为主体。他们之中46.14%的人都是农业劳动者,比非相对贫困人口高30.28个百分点。从事非农工作的近占12.35%,比非相对贫困人口低26.15个百分点。还有32.23%的人处于无业或失业状态。这也说明参与非农就业是摆脱相对贫困状况的重要途径。

3)城乡社会保障政策对缓解相对贫困发挥着积极作用

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对相对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指数都有较大的影响。CSS数据分析,2019年按城乡家庭人均市场收入计算的相对贫困率为43%经各类社会保障调节后相对贫困率降至20%贫困深度指数降低至14%。

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减贫效果存在差异。社会保险金(包括家庭成员退休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金)的减贫效应最强CSS2019年的数据为例,社会保险金收入使相对贫困发生率降低了个百分点相对贫困深度降低了个百分点;医疗保险报销的作用次之使相对贫困发生率降低了个百分点相对贫困深度降低了个百分点。社会救助和政府扶持两项社会政策针对特殊群体也具有一定减贫效果。但就城乡差异而言,城镇地区的社会保障政策的减贫效应高于农村地区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保障水平低是抑制其发挥减贫效应的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十四五期间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应聚焦于缓解社会不平等,发挥其再分配的功能。首先在社会保障缴费上应该提高缴费的累进性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次通过制度化的筹资渠道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再次改革中国现行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之间的关系加强社会救助制度的精准性发挥其再分配功能

(文献出处:摘自《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相对贫困城乡差异及社会保障的减贫效应》)

、数据申请方式

方式一:登录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网站 csqr.cass.cn

方式二:上门申请,社会学研究所发展社会学研究室(科研楼 1056 办公室)

 

 

 

社会学研究所 CSS 项目组

联系方式:010-85196460;csqr_data@163.com

 

                               编辑团队:李  邹宇春     任莉颖  

                              林  田志鹏  高海燕  胡玉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