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中国社会心态调查(2024-2025)”开题会

2024-03-29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24年3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国情调研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中国社会心态调查(2024-2025)”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简称“社会学所”)举行开题会。社会学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陈满琪主持会议,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典致辞。项目首席专家、社会学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王俊秀作重点汇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王广州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田丰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蒋奖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明洁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王卫东副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分别进行了系统评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杨典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挑战。作为2024年全院11个立项的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之一“中国社会心态调查(2024-2025)”,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针对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新的变化进行专题调查是很有意义的。希望课题组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和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王俊秀从项目意义、以往社会心态调查项目的情况及成果产出、2024-2025年度社会心态调查计划、实施流程、创新之处、预期成果六个方面对项目进行了系统介绍。他指出,人的现代化首要的是观念、思想和行动的现代化,这意味着民众需要具备面向现代化的社会心态。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国家治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社会心态带来影响。反过来,社会心态也会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和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王卫东建议,中国社会心态的调查做到第五轮,是一个长期性的项目,调查内容一定要既保持连续性,又保持时效性。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要谨慎又谨慎,相关资料和过程一定要详细。同时,新调查体系的建设很重要,因为目前民众的心态是一个快速反应的过程,心态变化很大,需结合多种调查手段、采用新的方式来调研。

  王广州指出,社会心态数据库的建设是有历史意义的,它意味着中国社会心态的人类历史在这个阶段被记录了下来。因此,对于研究对象与目标人群的界定、对于个人层面更多方面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随着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持续的冲击,人们的注意力和耐心受到影响,当下人们对于调查内容的长度接受程度不同,对于问卷内容的分配和组合还需要多做尝试。

  蒋奖认为,时代的发展到现在,人工智能对于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变化,课题组首先进行这样一个大型调查,且在新一轮调研计划的地区选择上更加下沉,能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在人工智能的问题上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渴望和需求是非常好的。在调查方法上,为了能在有限的空间内保留社会心态核心指标的同时,获得更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心态信息,数据库的内容可以采取隔年或多年间隔连续调查等方法对指标体系和调查上不同重要程度的内容做一些区分。

  田丰指出,社会心态有时是季度性波动的,有时是月度性波动的,新一轮的社会心态调查可以更加精细,可适当调整调查周期,通过增加短周期的小调查来对社会心态的波动进行测量。此外,调查还应适当增加关于特殊群体与成长性群体的调查,这些群体也是党中央非常关心的群体。在下沉调研的过程中,还应该把焦点放在镇上,城镇地区愈加复杂,群体数量非常大,但小镇青年在媒体上往往被忽略。

  周明洁提出,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有助于理解当前通过网络留痕来调查社会心态的研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对齐线下实际调研结果,破解互联网大数据研究中常面临的沉默螺旋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国民的现代性都不能脱离他们的传统来看现代性。人工智能,也是现代化的一个指标,它既有其文化普适性的一面,也有其文化特异性的一面。调查应着力于构建一个适用于中国人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但同时也是世界的、具有文化普适性的指标体系。

  最后,项目首席专家王俊秀对专家评议组成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达了感谢,并进行了回应。课题组将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认真推进项目的开展,力争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单位的代表,“中国社会心态调查(2024-2025)”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